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北大蓝光欲借LED 3年后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

2003-05-23 8:44 管理员

南方网-21世纪经济报道5月18日    题:北大蓝光欲借LED牟利 3年后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


  本报记者 余明 上海报道

  ·技术链接·

  LED(Light Emitting Digital)即发光二极管,由于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电压低、亮度高和发光响应速度快等特点,易与晶体管和集成电路配套使用,是广泛运用于通讯器材、数字设备、家用电器、装饰照明和显示屏等行业的一种发光器件。

  从传统的黑白、彩色、超平、纯平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到如今大放异彩的 LCD(液晶显示)、PDP(等离子显示)平面显示器,世界显示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显示产品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2000年以来,被誉为具有梦幻般显示特征的平面显示新技术LED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开始步入产业化阶段。

  2000年世界LED市场规模为2300万美元,2001年就成长到8400美元。随着各大厂商的积极投入和量产技术的逐渐克服,LED市场将会继续高速增长。根据显示产业领域专业调研公司Display Search的分析和预测,今年LED市场有望达到2.57亿美元,2006年的市场规模将高达40亿美元。

  五月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显得春意宜人,而落户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两年多的上海北大蓝光科技有限公司的李树明总经理,则显得更为喜悦:“我们的LED芯片生产多少,就能够销售多少。”

  而作为北大蓝光的投资方之一的张江创投,自然也对北大蓝光极为看重,负责这一项目的马博士说:“我们今年会对北大蓝光投入更多的精力,今年北大蓝光应该是能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了。”

  李树明一直为之自豪的产品是发光二极管产品(LED),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手机背光照明、大屏幕电视等领域。“曾在市场上炒作的蓝屏手机,其发出蓝光的部件就是用我们的LED产生的。”李树明说,“我们希望的是LED能够进入日常照明领域,这将是照明革命。”

  LED 照明革命

  蓝光二极管是在1972年发明的。其后,蓝光二极管的产业化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没有什么突破。目前,产业化已经在日本等国变成可能,这也使得光电产业开始了一个新的春天,大型显示器全彩化,高容量的光盘,甚至可能成为新的光源的白光LE D也不再是遥不可及。剑桥大学也将LED的研究成果,评价为爱迪生发明钨丝后照明技术的一次大飞跃。

  张江创投的马博士解释道,“蓝光LED的应用范围更广,而且有了蓝光以后,和红光、绿光结合,就有可能制造出白光。”他又解释,有了白光LED以后,LED应用于照明领域就非常合适了。而蓝光由于波长比红光要短,从而可以制造容量更大的光盘,而以前的大型显示器,由于缺少蓝光LED,所以颜色比较偏黄。“你可以到浦东八佰伴去看一下。”马博士说,“如果用了蓝光LED,那么就是全色彩的大型显示器了。”

  而蓝光LED更大的应用可能在照明方面。“在亮度上,LED的增长非常快,”张江创投的马博士说,“传统的白炽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亮度的提高并没有很大的飞跃。”如果LED能够达到现在白炽灯的照明亮度,那么就很容易进入日常照明领域。马博士说,“从理论上来说,LED可以更加节省能源,一个电子变成一个光子,那是理论上的极限。”

  市场上的LED交通信号灯,售价在2600元,而传统的交通信号灯价格为1500元。虽然LED在价格上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LED灯的使用成本要低得多”。李树明说。LED信号灯的用电量只有传统信号灯的八分之一。“光电费,一年可能就不止这点,”李树明说,“除了节约的电费,还节约了能源。”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LED的使用寿命非常长。LED的使用时间是十万小时左右,而一般的白炽灯只有2000小时,“一般而言,至少有50倍的使用寿命。”李树明说,“有人形容,用LED的照明灯,人的一生只要一个,一直都不会坏。”

  从投资到实业

  对于LED如此熟悉的李树明,早年从事的却是证券市场投资。1999年李树明在深圳高交会上看到了LED这个项目。当时,李树明所在的大正投资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实业投资项目。而北京大学由“863”专家组张国义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8年攻克技术难点,成功地开发出了LED蓝光芯片,申请并批准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

  经过谈判,2000年4月,大正投资准备和北大一起合资成立一个LED芯片生产公司。随后,在张江创投和张江高科加入到投资者队伍里以后,北大蓝光很快就落户张江。北京大学以LED芯片技术作价1500万元出资,而张江创投和张江高科分别出资490万元,而李树明为代表的大正投资出资4520万元,共同成立了北大蓝光。李树明也在

  上海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代表大正投资的李树明不但成了投资方的委派人,也成了北大蓝光项目的负责人。

  从2000年开始在张江建立公司以后,李树明一直潜心在LED产品的产业化上。“我们是内地首家开始产业化蓝光LED的,所以整个过程没有别的经验可以借鉴。”李树明说,“之前的LED成果都在北大的实验室里。”

  蓝光LED是LED产品中比较高端的一种。由于波长的问题,红光LED已经比较常见,但是绿光和蓝光比较少,特别是蓝光。而日本、欧美国家企业对于蓝光LE D的技术也一直高度保密,在日本,日亚公司甚至起诉过丰田公司,由于两者之间生产出来的产品相类似,丰田公司被判侵权。同时日亚公司还开始起诉美国公司。“所以我们更加要寻求自己特有的核心技术。”李树明说,“在材料和工艺上,需要彻底了解,以便避开专利的困扰。”

  尽管存在很多困难,2001年北大蓝光相关的进口设备还是开始安装了。到了2002年3月,北大蓝光的蓝光LED开始进行小批量的生产。“虽然在均匀性上还需要提高,”李树明说,“但情况很不错,这些产品的用户反应很好。”其后,北大蓝光的小批量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只要我们生产出来,就有人买。”李树明说,“国内这个市场空间太大了。”

  “现在,我们的年产量可以达到五千万支左右。”李进一步解释,全球LED的需求量在400亿支左右,而国内的需求量大概是100亿支,其中大部分是从日本、欧美进口,而我国台湾也生产不少LED的芯片。“如果一块钱一支,也就是100亿元的市场。”李树明说。

  专注芯片

  北大蓝光的主要产品就是LED芯片。李树明解释,在整个LED的产业链里面,LED芯片的生产是最核心的一部分,其上游就是生产芯片的原料供应商,也就是一些蓝宝石晶片以及一些工业用气体;而其下游则有封装厂,以及应用客户。

  北大蓝光目前有六个2英寸的生产线,而每一个2英寸的生产线可以切割出18000片芯片。“眼下,进口的芯片是4.8元一块。”李树明说,“我们的价格与进口的相比是有优势的。”北大蓝光希望能够扩大自己的生产线,李树明说,“下一步,我们准备将产量提高到年产2亿支。”

  李树明在整个LED产业链里,专注着芯片这一方面。“封装这个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家企业在做,但是芯片却没有几家可以生产。”李树明对于进入下游的封装领域并不感兴趣,“很多封装企业为台湾、日本的LED芯片做封装,他们已经做得非常专业了。”李树明认为,北大蓝光最核心的成果依然在LED芯片的生产上,而封装领域的技术要求并不高,利润率相对也比较低。“我们更希望自己的公司是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李树明说。

  “我们的技术现在和中国台湾的差不多。”李树明说,“日本的生产技术一直走在全世界前面。”但是在蓝光领域,北大蓝光在北大的技术支持下,已经有了大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自己专利的蓝光LED产品。”李树明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

  但是,由于LED的巨大市场前景,很多国内企业也开始进军LED芯片生产领域。像佛山照明等上市公司也纷纷在研究这方面的情况,另有一些企业已经在建设新的LED芯片生产线了。“我们走在国内LED生产领域的前列。”

  “为了增加产能,我们一直在和相关的创投公司谈合作事宜。”离开张江的时候,李树明说,他在为人类“一生只用一盏灯”的希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