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教授何以不教书?有感于名师上讲台
贾彩云
“我很幸运,当年求学时遇到了一批好老师”,走下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领奖台,内蒙古大学教授曹之江感慨地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书本是天经地义。然而,现在坚守讲台的教授少之又少。一所全国重点大学过去4年中给本科生上满400课时的教授仅有4人,最终只有一人获得名师奖。拥有多少知名学者是衡量一所高校水平高下的重要指标,但对于身处其间的学子而言这些优势犹如“镜中月,水中花”,本科生对于知名教授只是知其名,却难闻其声,更遑论耳提面命。
大多数高校评职称强调的是出了多少书,发表多少论文,取得多少科研成果,教书与否,教书多少则另当别论。那些选择了三尺讲台的教师也意味着远离了名利,甚至还有些清贫,远不如做报告开讲座来得风光。于是,不难解释教授们为何潜心学术研究,热衷社会活动,却渐渐冷落了讲台,成了“不教书”的教授,不上讲台的名师。
教授们的学识才华是高校最宝贵的资源,他们的知识应该通过教学传之后人。名师奖获得者中有11位数学教师,其中5人毕业于北大数学系。这并非偶然。在他们求学的年代,段学复、江泽涵、丁石孙等一批数学大师悉心给他们授课,不仅帮助他们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功底,还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朱自清、冰心、钱钟书等一代名师曾经活跃在大学的讲坛上,他们的学识修养滋养了无数的青年学子。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教学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怎能逃避大学生的焦灼期待的目光?”“教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什么比看到学生成才更愉快的事”。听着名师们的肺腑之言,人们倍感欣慰,毕竟还有这样一批甘愿做学生成长的阶梯、学生发展铺路石的辛勤园丁。我们又不无忧虑,100位名师还远远不够,况且获奖教师平均年龄58岁,其中年龄最大的72岁。在他们离开讲台之后,谁来接过他们手中的教鞭?
但愿名师不断涌现,但愿我们能早日营造出让名师上讲台的良好社会氛围,但愿今天的学子日后能欣慰地说:“我们很幸运,因为遇上了一批好老师!”
摘自: 《人民日报》(9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