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以整个自然界为支撑——李政道博士座谈侧记

2003-09-17 8:41 管理员

    “世界永远给你新的问题,这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考虑这些问题可以忘记那些琐碎的烦恼,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撑,而我们物理人则是将整个自然界作为自己的支撑。”李政道先生在15日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150多名青年学生的座谈会上动情地说道。
15日下午,北京大学物理大楼212室座无虚席,一张张稚气的饱含希望的脸,一束束鲜花绽放,灯光柔和地映射着讲台上一位满面红光的老人,看不出他已经77岁了,言语中仍然与同学们谈笑风生,话语中透着睿智与幽默,激动处手舞足蹈,沉默处掩面而思,他就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李政道先生。
    这是一场有着历史性意义的对话。对话的双方却不是名人与名校,而只是一群普通的热衷物理、热衷科学的老人与青年,探讨的内容只有物理,只有科学。在这里,关于物理的、关于科学的看法与思考升华为对宇宙的关爱。说实话,座谈中许多关于物理学的科学名词笔者至今还没弄懂,但却被会场上的热情与执着感动了,这就是新世纪里北大的物理人、科学人。
    ——“您觉得人类能用数学完整地精确地描绘世界吗?”
    “我们要通过理论与实验两方面来认识自然界,数学可以准确地表达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必需的工具但真正要了解却不是数学,而是自然。”
    ——“霍金说,20年内宇宙大一统的理论可以完善,您怎么看?”
    “关于这个20年的看法,我不知道是他20年前说的,还是现在说的,但这很像中国人说的‘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对宇宙的了解不是人一生甚至下一代的一生可以解决的,宇宙是在变的,理论可以叫作大一统,但对宇宙并不存在所谓大一统的观察,这个大一统统一的是什么呢?连对象都没找着,何来一统?所以,物理的问题不是一句大爆炸、大一统就可以了结的。这个工程20年完成不了,再过20年完成不了,甚至过200万年也完成不了。因为宇宙是无穷的,而我们是有限的。”
    ——“您认为短时间内,物理学还会出现类似20世纪初的重大变革吗?”
    “首先,变革是观测的结果。20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发现,许多物理学中的现象是经典力学所无法解释的,于是量子力学诞生了。所以,我们看到,是有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才导致新的理论诞生;其次,还要有不懈的观察。所以,即使现在的研究会有困难,但要相信‘越是不能解释的,越是挑战’。而新的世纪物理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将我们对微观世界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基本粒子和宏观世界的真空联系起来,与化学、生物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这就好像大家现在热衷于DNA的研究,找到基因,然后一个劲地排,但如果基因排列后却弄不懂排列的结果就没有意义了,所以21世纪是微观与宏观统一的世纪。”
    ——“小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教导我们勤奋第一,为此还告诉我们,爱因斯坦小时候有多笨,还告诉我们牛顿比爱因斯坦小时候还笨。但长大了我们却从他们的传记中得知,他们小时候似乎都是神童,那您认为,天赋对一个人特别是研究科学的人中到底多重要呢?”
    “天赋——脑子与身体当然是越好越好。但更重要的是方法。以爱因斯坦为例,他提出相对论前没人知道他有天赋,提出之后,大家都知道他有天赋,对于有关光速的公式人们都可以想到的,难就难在他提出了光速跟地球转动、跟坐标都无关,是固定的,难在他提出观察的结果,光速是不变的,其它都可以变。所以重要的是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您认为国内、国外的科研环境有何差别?有人认为,出国是研究最好的选择,你怎么看?”
    “真要我说有什么什么差别,我觉得没什么差别。其实国内、国外都不重要,关键是学风要好,从大家提问来看,北大的学风就很好嘛。从我在美国主持的理论研究的课题组来看,钱是日本人出的,实验室设在美国,由我主持。并且1/3的成员是日本人,另外2/3则面向全世界。这样做的目的呢?我想是因为,在日本年轻人的束缚很大,而出国可以使年轻人尽快摆脱束缚,尽快地冲上去,所以会鼓励大家出去再回来,日本在这方面的实践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能从您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用几句话总结出一些经验与我们分享吗?”
    “我初到美国时只有19岁,过两个月就77了,这么多年要用‘几句话’总结一下好难啊。不过,我的感受是,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体力与智力会走下坡路,但生活是差不多的,不变的是我对物理矢志不渝的兴趣。世界永远给你新的问题,这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考虑这些问题可以忘记那些琐碎的烦恼(比如每天着急买什么菜),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撑,而我们物理人则是将整个自然界作为自己的支撑。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撑。”
    ——“您是抱着怎样的哲学思想研究物理问题的呢?”、
    “我得澄清两个问题,那就是在方法上物理与哲学是不同的。哲学是以人为主来判断外物;而物理是以外物为主来研究的。比如说,关于宇宙守恒的争论,哲学家们可以主观地来判断,有人说守,有人说不守,而物理人就必须是先观察到了,再成其理论之后才可以判断。它们的出发点是不同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尽管李先生一再谦虚地表示自己是哲学的外行,但言谈间,我们却深深地感受到属于他的人生哲学,研究哲学,这就是他的哲学。会场上争先恐后地向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大师求教的同学们,发自肺腑地说着自己切身的科研感受与经验的老先生,从高能核物理谈到白矮星,从引力波到超计算机,甚至从宇宙谈到烹调,让人们感到,一群充满生机的物理人、科学人,他们以整个世界作为自己关爱的对象,然后再以不懈地研究与学习来实践这些关爱,尽管这过程或许清贫,或许孤独,但在科学的殿堂里却神圣而绚烂,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以整个自然界在支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