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春风桃李寄平生——记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蔡惟铮教授
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哈工大
“1962年大学毕业前夕,我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工作,就在准备去报到的前一天晚上10点多,领导突然找到我,说是哈工大选中了我,要我去工作。”于是,蔡惟铮老师收拾行李,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这所冰城名校,从此一生与哈工大结缘。
已从教40余年的蔡惟铮老师,对他的三尺讲台,对他的几千弟子,倾注了无数心血。面对鲜花和荣誉,蔡老师仍是一颗平常心,“评上名师,是我的荣幸,也是群体的力量。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大家的,是整个学校的。一滴水成不了江河,所有的成绩,都靠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靠学校的大力支持才能获得。比如我们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的多媒体课件,就是教研室全体老师利用三个假期共同完成的。”在微笑中,蔡老师轻描淡写,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平和地道出他的心声。
“在颁奖会上,温家宝总理以四句话作为献给全国广大教师的节日礼物:第一,让孩子们都能上学。第二,让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第三,让为人师表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准则。第四,让教育成为政府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今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质量工程’,包括设立教学名师奖、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等,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但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责任和挑战,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蔡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让人如沐春风。
对学生负责 对家长负责
“家长省吃俭用,把钱交给学校,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蔡老师说。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师德高尚。自己要关心学生,要一心扑到工作上,言行举止要能起到表率作用;其次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这样才能为人师表。”
蔡惟铮老师认为,大学的学习气氛、方法和模式都与高中不同。作为大学老师,绝不能只教书,而要把育人贯穿到教书全过程。“学生都是大人了,不能总是当众批评,让学生抬不起头来,要注意方式方法,背后个别启发引导,以心交心,让学生有温暖感和归属感,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
“有一名南方的学生,上大学后,由于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第一次考试就不及格,学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家长也十分焦急,不远千里赶到学校。我多次找这名学生谈心,帮他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法,鼓励他、督促他,后来他的成绩就上来了。”蔡老师还说,大学里的班风学风、虚荣心、感情等问题都会影响学习,作为教师都要密切关注。
蔡老师有一个“独创”的“爬坡理论”。他说,大学期间有几个坡,如果爬不过去,就可能掉队。我们必须在每一个坡前及时给予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爬过这道坡,顺利渡过难关,成功进入下一阶段。
“大学里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教学生总结、提炼和升华,能够把500页的书,凝练成50页。因为经过自己的总结、实践而得到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才能够扎实记住并灵活应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蔡老师感触颇深。
甘奉献 乐清苦
作为哈工大的资深教师、“名师”,社会上的诱惑很多。早在1997年,就有十几家单位“盯住”蔡老师。但是蔡老师坚持一个原则:在其位,谋其政。“我是一名教师,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把课教好;我是一个党员,我的第一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平实的话语,却闪耀着精神的光辉。
蔡老师曾在表彰会后的座谈中提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本科教育更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年轻教师应有甘于奉献、乐于清苦的精神。如果心有旁骛,那与“教师”的称号是不相配的。
正是因为这份甘于奉献、乐于清苦的精神,目前蔡老师仍然每年坚持176学时的教学,包括本科生基础课、硕士生公共课和实验课。并且改革实验教学,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转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开拓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蔡老师还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批改全部作业。“批一本作业要20分钟到1个小时,所以我常常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躲起来,一气呵成,争取一两次批完一个班的作业。”而且为了帮助学生减轻经济负担,蔡老师把两个作业本改成一个作业本,这在无形中更增加了工作量。因为他必须及时把作业全部批完,这样学生才有作业本做下一次作业。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蔡老师心中的分量;也正是这样一个个细节,串起一位名师闪光的教学生涯。因此,蔡老师曾6次获得校“优秀教师”称号,并获得海王基金奖。
累不累?习惯了
“白天工作忙,事情多,很难静下心来。所以我的备课等工作一般安排在晚上,9点半开始工作,12点睡觉,早晨6点起床,天天如此。对于教师来说,是没有休息日的。”尤其是实验课,多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因此越是休息时间,蔡老师就越忙。
作为教育部高校电工课委会委员、全国高校电子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校教学督导专家组组长等,蔡老师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工作,为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地奉献着。
40年来,尽管学校安排了许多次疗养机会,可是蔡老师一次也没有去过,因为没有时间。“我的时间都是属于学生的,属于工作的。”说这番话时,他的一只眼睛布满血丝。蔡老师说:最近要撰写“十五”规划教材,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准备网络课程、设计精品课程等等,导致眼部毛细血管破裂。在北京的时候,蔡老师对同去参加表彰会的医学老师说:“眼部毛细血管破裂,就减少了脑部血管破裂的可能啊,就像泄洪一样嘛!”面对紧张和疲惫,蔡老师依然谈笑风生,还不时地幽自己一默,让大家直呼“谬论”的同时,又怎能不心生感动呢?
如今,蔡老师的学生已在各行各业大有作为,可谓桃李满天下。但蔡老师还以一种“上下求索“的精神执著地追求着他的事业,“不仅要做优秀课程,还要做精品课程;不但要做优秀老师,还要追求群体优秀。”蔡老师身体力行,带起了一支以年轻教授、副教授、博士生为主的骨干队伍,不为一枝独秀,而为春色满园。
走出蔡惟铮老师的实验室,回首他继续忙碌的身影,回味他的一言一语,心头不禁肃然起敬。因为这样一种奉献的精神,哈工大创造了今天的辉煌;因为这样一批名师的推动,中国的教育事业得以薪火相传。
发布者:刘瑞峰